封面新闻记者 戴云牛股堂
8月5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举行汛期安全知识发布会。关于暑期溺水事故多发高发的问题,国家消防救援局昆明训练总队水域救援教研室副主任郭钦元提示,避免溺水风险主要是做到“两个认清”,即认清自己的能力、认清水域环境的风险。
他介绍,在水域救援实践中发现,有一些朋友会习惯于用自己在游泳池中游泳的能力,来衡量自己在野外自然水域中游泳和自救的能力。“这样有失偏颇,因为自然水体的水流、水温,包括水下的障碍物都是不可控的,隐藏着不可预知的风险。因此,不要逞能下水。”
此外,“平静的水体往往并不平静”。大量实践表明,很多溺水事故都发生在平静的水环境当中,比如水库、湖泊和流速相对较缓的河流牛股堂,大家一看水表面比较平静,就会放松警惕,忽视水面以下的风险,最终造成了危险。因此,不要贸然下水。
如果真的不小心落水,也不会游泳,那么除了大声呼救,还有什么样的办法提高生还几率呢?郭钦元表示,在外游玩时,手边有一些比较常见的物品,比如矿泉水瓶子、书包等。“空书包、空水瓶子或者一件雨衣等内部包含空气的物品,都可以作为自救的辅助。”他解释,人体密度和水密度其实差得不是很多,人体比水略重一点,要想比较稳定地保持浮在水面,就需要把密度的差补齐。
国家消防救援局昆明训练总队水域救援教研室副主任郭钦元演示如何用空水瓶进行落水自救。图片来源:应急管理部
发布会现场,郭钦元亲自演示了怎样用一个空矿泉水瓶提高自救生还几率。双手握持拧紧的空矿泉水瓶,握于下颚以下、胸部上方,双手尽量贴紧身体,保持身体往后仰漂,用胸肺呼吸,大口吸气,小口吐气,尽量留半口或大半口空气在肺部,同时双手尽量把瓶子完全压入水中,这样肺部的空气和瓶子里的空气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浮力。保持仰漂状态,口鼻露出水面,维持均匀的呼吸。在这种状态下,腿会自然下垂,口鼻露出水面,就可以比较好地维持生存呼吸。
郭钦元提示,这种自救方式是在应急状态下的自救措施,只能提高自救生还几率,并不是万能或者绝对安全的。同时牛股堂,如果不慎落水,手边又没有什么东西,需保持上述自救姿势,适当呼喊呼救,保持胸腔内部有空气。
博星优配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